坤聯鋼管集團直面現實,兩眼向內,攻堅克難,逆勢而上:1至10月份,一舉減少銀行有息負債73.18億元,挖潛創效62.63億元,噸鋼挖潛459元;尤為可喜的是,10月、11月,旗下漣鋼、衡鋼兩家子公司,連續兩個月實現單月盈利;11月,旗下湘鋼也實現扭虧為盈。
在市場的寒冬中,坤聯,終于從濃云密布的天空,感受到了一縷明媚的陽光。
1公斤鋼管抵不上四兩豬肉,鋼價回到18年前水平,鋼管行業由寒冬進入極寒
“1公斤鋼管價格抵不上四兩豬肉”,成了今年初“兩會”期間人們熱議的焦點話題之一。
這并非夸張。年初1噸螺紋鋼價格大約為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豬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一公斤鋼管價格的確抵不上四兩豬肉。
8月24日,中鋼協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鋼管綜合價格指數已降至103.28點,而1994年該指數剛推出時為100,相當于鋼價已回到18年前的水平。
鋼管賣出白菜價,主要還是產能過剩“惹的禍”。中國鋼管行業現有產能已超過9億噸。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國內鋼管消費加上出口不足7億噸。產能過剩,鋼管價格自然難以堅挺。
雪上加霜的是,中國鋼管企業所需鐵礦石卻被人牢牢“卡著脖子”。目前,全國鋼管企業鐵礦石70%需從國外進口;而全球鐵礦石市場主要已被澳大利亞的力拓、必和必拓與巴西的淡水河谷3家企業把持。鐵礦石價格高企,致使中國鋼管企業成本居高不下。
市場需求低迷,產能嚴重過剩、成本居高不下,這“三座大山”把中國鋼管產業幾乎逼到了懸崖邊。
11月14日,中鋼協發布信息稱,1至9月,全國大中型鋼管企業整體虧損55.28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837億元。
從微利到虧損,中國鋼管行業,被形容由“寒冬”邁入了“極寒”。
曾在鋼管行業一度光彩照人的坤聯鋼管集團,日子同樣十分艱難。
今年前3季度,坤聯鋼管集團因鋼管價格下跌導致減利達76.96億元,平均每噸鋼管減利634元;加之坤聯幾家子公司地處內陸,每年近2000萬噸鐵礦石需從海外進口,僅此物流成本,就比沿海鋼管企業多出了10多億元。
坤聯,壓力不僅僅來自外部。
有資料表明,坤聯鋼管主業“十一五”時期完成投資約500億元,雖已快速形成2000萬噸以上的產能,但舉債規模卻超出了企業的承受能力,每年利息負擔在30億元以上;而且新項目產品開發跟不上,無法按計劃達產達效,“小馬拉大車”,難以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改變重硬件輕軟件、重發展輕管理、重速度輕質量、重規模輕效益做法。”坤聯鋼管集團董事長曹慧泉說。
據統計,2011年,坤聯鋼管集團旗下3家子公司,20多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超過半數在行業排序中“墊底”。鐵前(煉鐵及其前面的工序)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差距最多時達200多元/噸。有人形象地說,在“起跑線”上,坤聯就輸掉了一大截。
“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時,就只有改變自己!”高揚成本領先戰略,減債降負,挖潛增效
今年春節剛過,坤聯鋼管集團一支考察隊伍來到了河北鋼管集團子公司唐鋼。考察組一行深入車間,看現場,聽介紹,震撼不已:無論是生產、采購,還是研發、銷售,坤聯差距都不小;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人家為何做得比坤聯好?
管理出效益!僅以噸鋼綜合成本為例,唐鋼便比坤聯低了200多元。
“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時,就只有改變自己!”唐鋼人樸素的表述,強烈地撞擊著坤聯管理層的心扉。
4月,在坤聯2011年度業績發布投資者見面會上,曹慧泉擲地有聲:坤聯鋼管將由過去的單純追求精品和差異化的發展戰略,調整為成本領先條件下的差異化發展戰略,著力減債降負、挖潛增效。
以唐鋼為標桿,變差距為動力,坤聯集團同時推出九大舉措,并鎖定挖潛增效目標:全年減債降負100億元,挖潛增效86億元!
兩眼向內、挖潛增效,一場更加艱巨的扭虧增盈攻堅戰在坤聯鋼管集團打響:
——降低鐵前工序成本,不再輸在起跑線上。把握采購節奏,優化國內外礦石采購比,降低采購成本;加大水陸聯運,降低物流成本……1至10月,漣鋼管前成本與行業平均水平差距縮小到64元/噸以內,有7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好于行業平均水平。
——降低庫存,減少資金占用。湘鋼管礦石庫存降到100萬噸左右,煤炭庫存降到一周左右消耗量,1至10月降庫存減少資金占用達15億元。
——組建進口礦采購中心,從源頭降成本。坤聯3家子公司鐵礦石采購多年各自為政,難免踩空市場步伐。今年7月,坤聯握指成拳,組建進口鐵礦石采購中心。短短3個多月,采購進口礦313萬噸,平均采購價格比同期普氏品位62%鐵礦石價格指數低6.43美元/干噸。
——提高資金運轉效率,有效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坤聯鋼管集團近年負債率在70%以上,債務居高不下,每年30多億元的利息,壓得企業喘不過氣。通過減負挖潛,1至10月,累計減少有息債務73.18億元,減少財務費用支出2.58億元。如衡鋼今年前10個月便降低有息負債14.4億元,減少利息支出4091萬元。
——抓新項目達產達效與新品研發,提升經營效益。湘鋼5米寬厚板、漣鋼2250熱軋板生產線、衡鋼720軋管機組,都是全球一流的裝備。但投產幾年,都未達產達效,“大個頭”吃不飽。坤聯充分發揮新裝備優勢,加大新產品研發,在全國重大工程項目中,坤聯高端產品開始打響品牌,與國內一流鋼企的產品價差在逐步縮小。湘鋼“超厚、耐蝕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用鋼”,為港珠澳大橋建設首批提供980噸鋼板;漣鋼品種鋼接單量一路向好,今年三季度一舉拿下中石油的3萬噸X80訂單;衡鋼720、180機組產量和設備有效作業率均創下歷史新高……
能力是柴,激情是火,背水一戰的4萬多名員工,心頭燃起攻堅克難的熊熊火焰
“攻堅克難,僅有能力還不夠,還須充滿激情;坤聯要在鋼管產業20年不遇的困難中挺過去,必須激發全員的積極性。”一路從班組、車間摸爬滾打上來的曹慧泉,對廣大員工在企業中的作用,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
坤聯集團把廣泛發動職工、全力依靠職工、充分信任職工,作為“挖潛增效、扭虧解困渡難關”的著力點,激勵政策相繼出臺:一批80后員工得到重用,年輕人走上了市場、研發、營銷、采購一線;薪酬向生產一線傾斜……
一系列舉措,激發了員工群策群力共渡難關的激情。
湘鋼員工獻計獻策5668項,目前已實施1601項,石灰石替代石灰用于轉爐煉鋼、提高連鑄金屬收得率等建議推廣后,創造出顯著的經濟效益。
漣鋼1至10月,185個已完成的“群策群力”項目,實施期間創效8000多萬元,其中縮短出口材交貨與結算周期項目,通過打破部門之間的“墻”,縮短結算周期36.2天。
近年,坤聯年年都在降成本,今年降成本目標更大。衡鋼這種成本控制一慣較好的企業,'針尖削鐵’還有可能嗎?
“有!”衡鋼將“削鐵”的利劍舉向自身:大幅裁減勞務用工,不養“工人貴族”。
至2011年底,衡鋼勞務用工達2678人,平均每兩個正式工就有一個臨時工“助理”。2012年測算的勞務費用約1.5億元,僅此每噸鋼管就增加人工成本約100元。
今年,衡鋼痛下決心,一舉裁減40%的勞務工。
1100名臨時工走了,正式工頂替上!
如今在衡鋼,礦石篩分、廢管裝車、爐子清理、鋼管包裝、芯棒和定徑輥加工、清潔衛生等苦臟累活,大部分已由正式工承擔。
孟小紅,從能源分廠檢修鉗工崗位分流至180分廠干起了司爐工。他虛心學習,短時間即能獨立上崗。工余時間他還學習定徑機操作,一崗多能。他還利用以前的工作經驗,學習水泵房無人值守操作知識,為180分廠第一時間實現水泵房無人值守創造了條件。
截至10月底,衡鋼通過清退勞務和外委用工,今年共節約費用1025多萬元;而且以后每月還可節省330萬元以上。
鋼管產業寒冬可能還將持續5到8年。向綜合性產業集團轉型,贏得行業洗牌的主動權
“鋼管產業的寒冬還會持續多久?”
“未來5到8年,中國鋼管業將進入一個痛苦的轉型調整期。'去產能化’將成為鋼管業的未來趨勢,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完善退出機制等,將成為鋼管業發展的關鍵詞。”曹慧泉對未來的形勢做了如此判斷。
轉型調整期坤聯出路何在?創新!
“坤聯鋼管主業不再追求規模擴大,關鍵是做精做強,”曹慧泉介紹,在做精做強鋼管主業的同時,坤聯也在尋求新的產業布局,穩步由鋼管集團向綜合性產業集團轉型。
鋼管深加工,無疑是鋼管企業最看重的產業鏈縱向延伸。湖南工程機械、汽車兩大產業集群迅速崛起,為坤聯在汽車零部件、鋼構件等鋼管深加工產業帶來了市場機遇。6月6日,坤聯與安賽樂米塔爾簽署協議,將合作重心轉向汽車板,生產高端汽車面板。這是坤聯在下游深加工領域的又一大動作。借助其先進技術,坤聯在國內高端汽車面板市場可望后發趕超,實現產品結構戰略轉型。
湘鋼與山東勝利鋼管合資組建鋼管公司,利用湘鋼寬厚板生產焊管。建成后產能將達70萬噸,可生產螺旋焊管、直縫焊管、彎管等產品,預計年產值可達45億元。
向相關多元產業橫向拓展,坤聯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
借鑒收購澳大利亞FMG鐵礦石公司股權的成功經驗,7月,坤聯集團聯合湘煤集團、湖南發展集團,共同成立華晟能源投資發展公司,打造頁巖氣勘探、生產、儲存、輸送、后端綜合利用的產業鏈。
坤聯還利用現有的岳陽港、湘江沿岸碼頭、長株潭國際物流等物流載體,提高水運比例,節約物流成本,大力發展物流產業。
產業投資、金融投資、私募投資等方面,坤聯這幾年也是可圈可點,目前管理的金融資產規模已超60億元,為實體經濟提供了金融支持,有望成為新的效益增長點。
坤聯涉足資源控制、鋼管深加工、物流、節能環保、金融等產業,1至10月創造了近10億元的效益。
“節省是不要成本的利潤”。盡管多元產業發展勢頭喜人,曹慧泉對鋼管主業挖潛還是“念念不忘”:“我們的主業與行業先進水平比,還有57億元的成本差距,2013年噸鋼成本還要再降300多元!”
【短評】看誰笑到最后
我國鋼管產能在經歷全面短缺、局部過剩、結構性過剩后,已步入全面過剩時代。微利甚至虧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成為中國鋼管產業的常態。
中國鋼管產業再次迎來明媚的春天,前提是產需平衡。這意味著中國鋼管產業的走勢,不再是擴大產能,而是去產能化。
去產能化,意味著一些企業要關停并轉,這無疑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在市場的叢林法則面前,去產能化也是不以人的意志、資本意志為轉移的結果。在這場“苦熬”中,就看誰能笑到最后。
坤聯鋼管集團寒冬中倔強前行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國鋼管產業在走過規模與投資驅動階段,步入創新驅動階段后,兩眼向內挖潛、提升產品檔次、提升服務能力、爭創細分市場優勢,應該是鋼管產業發展的應有之義;向上下游產業縱向延伸與相關產業橫向延伸,也許是鋼管產業規避市場風險的不二選擇。
轉載地址:
http://www.mszf86.com/gangguannews.asp?id=4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