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業內常把無縫鋼管企業虧損主要原因歸結為鐵礦石價格高、鋼管價格低和產能過剩,不過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這些原因都不是最主要的,無縫鋼管企業出現普遍虧損,最根本的原因是“內部問題”。
根據無縫鋼管企業三季報顯示,除了鞍鋼股份、華菱無縫鋼管這兩大老虧損大戶外,還出現了新面孔,馬鋼股份和安陽無縫鋼管前三季度分別以虧損31億元和25億元位居A股十大虧損企業第四位和第六位。馬鋼股份和安陽無縫鋼管究竟怎么了?為何突然雙雙爆出巨虧?這背后有沒有內在聯系呢?
中國冶金商會專家組組長劉勇昌對記者表示,現在不能再簡單地將無縫鋼管企業普遍虧損歸結為鐵礦石價格高、鋼管價格低和產能過剩了。“鐵礦石價格已經下降,鋼管價格為什么低,應該好好想想,也不能全怪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行業很多,為何無縫鋼管行業陷入普遍虧損泥潭,十分值得深思!
劉勇昌說,鋼管價格由供需關系決定,當前鋼管市場嚴重供大于求,一般情況下企業出現虧損就不生產了,但無縫鋼管企業不是這樣。如首鋼京唐無縫鋼管、鞍鋼、馬鋼等企業都出現嚴重虧損,其中京唐無縫鋼管累積虧損更是達到150億元,但是這些鋼廠都不停產。
劉勇昌表示,無縫鋼管行業產能過剩,出現虧損的鋼企說明沒有得到市場承認,應該在國家“調結構”過程中首先被淘汰,而實際情況卻是相關企業不僅沒有被淘汰出局,反而逆勢大舉上馬新的大項目,造成更嚴重的產能過剩,出現了業界所謂的“高水平重復建設”。
在劉勇昌看來,安陽無縫鋼管出現巨虧跟上大高爐不無關系。他說,過去安陽無縫鋼管長材占比為70%,板材為30%,現在倒過來了,長材為30%,而板材高達70%。鋼企爭上板材的結果導致板材嚴重過剩,昔日利潤可觀的高端產品價,如今價格跌到了每噸3000來塊錢,出現虧損就在情理之中了,估計安陽無縫鋼管連上大高爐的成本都沒有收回來。
劉勇昌告訴記者,馬鋼的情況和安陽無縫鋼管的情況類似,但在產品品種、質量等方面,馬鋼與毗鄰的寶鋼相比,整體上處于劣勢,在市場中競爭不過寶鋼,加上無縫鋼管行業嚴重供大于求,馬鋼虧損難以避免。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盡管馬鋼生產的車輪為優勢產品,但在其整個產品結構中所占比例比較小,更大量的是區域市場消化不完的普通產品,這種同質化競爭,往往兩敗俱傷,弱勢的一方傷得更嚴重。
劉勇昌認為,當前無縫鋼管行業虧損嚴重,主要不是外部因素,更多是內部因素所致,屬于行業內部的問題。由于政府干預過多,企業本該停產的停產不了,市場該淘汰的也淘汰不了,產能反而越淘汰越大——歸根結底市場機制失靈,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
劉海民則告訴記者,目前無縫鋼管行業之所以大面積虧損,出現很多虧損大戶,主要是因為兩個大問題:一是無縫鋼管市場區域特征明顯,區域市場本身集中度不高,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只好打價格戰;二是無縫鋼管行業現有體制決定國有企業即使虧損也無法停產,一方面出于“維穩”等因素考慮,地方政府輕易不讓這些鋼企停產或破產,另一方面占市場主導地位的國有無縫鋼管企業虧損后主動停產的積極性也不高,反正虧損的不是自己的錢,甚至反而還能拿到政府補貼,所以出現“越虧損越生產”的現象。
劉海民說,目前有四五戶無縫鋼管企業虧損額都在30億元以上,而且都是國企。當然并不是所有國有企業都不行,不過總體來說大部分國有無縫鋼管企業效益都不好。
另外,相對于民營無縫鋼管企業,國有無縫鋼管企業普遍成本較高也被劉海民提及。統計數據顯示,無論是管理成本、銷售成本,還是財務成本,國有無縫鋼管企業都比民營無縫鋼管企業成本高。一些不太適宜上無縫鋼管項目的地方,如鐵礦石原料和產品銷售半徑不太合理需長距離運輸的地方上馬無縫鋼管項目,大大地增加了企業成本,也是導致企業虧損的一個原因。
劉海民強調,國際上也有無縫鋼管虧損大戶,但這種虧損一般是可控的,企業出現虧損就會停產。連邊際貢獻都沒有,現金流為負數還生產可以說是中國特色。比如廣鋼就是這樣的例子,今年1-9月廣鋼平均每生產一噸鋼管就會虧損1300元,這只是一個平均數,意味著有的月份可能虧得更多,但廣鋼仍然還在生產。
轉載地址:
http://www.mszf86.com/gangguannews.asp?id=4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