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中國輸美鋼管產品基本全部受限。”就6日歐盟宣布對華無縫鋼管征收最終反傾銷稅,以及7日美國再決定對中國無縫鋼管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負責人9日表示:“接二連三的鋼材‘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對鋼鐵行業出口造成很大影響,一方面國內鋼鐵產能存在過剩,另一方面歐美市場作為我國鋼鐵出口的最重要市場,卻出口受限。”
但對于本調查在剛結束“中美輪胎特保案”的后續時期發起,該人士則強調:“只要不是‘特保’調查,就是比較正常的貿易摩擦行為,因為‘特保’含有對中國的政策歧視。”
加劇國內產能過剩
代表國內鋼廠利益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歐盟案調查期內,歐盟無縫管工業利潤高達15%,立案以來中國無縫管的出口量也大幅下降,今年1-8月份出口歐盟數量同比下降70.96%,貿易額下降65.45%。
就在國慶節前,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鋼鐵行業作為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被列入重點調整對象。
根據《意見》,2008年中國粗鋼產能6.6億噸,需求僅5億噸左右,約四分之一的鋼鐵及制成品依賴國際市場。2009年上半年全行業完成投資1405.5億元,目前在建項目粗鋼產能5800萬噸,多數為違規建設,如不及時加以控制,粗鋼產能將超過7億噸,產能過剩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鋼鐵業內人士說,金融危機后鋼鐵業一直處于供大于求所形成的持續庫存壓力,特別是鋼廠在未到被動減產之時,有特別明顯的產能
釋放沖動,“在這個時候頻頻遭遇貿易摩擦,令出口受阻,將加劇國內產能過剩的情況”。
鋼鐵是中美貿易摩擦重災區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鋼鐵出口的產品中,鋼管一直是國外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焦點。在過去兩年來,美國已對4種中國出口的鋼管類產品征收了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分別是環形焊管、薄壁矩形管、小口徑管線用管和焊接不銹鋼壓力管。
據了解,近兩年包括鋼管在內的鋼鐵產業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重災區,美已對華鋼鐵產品多次發起“雙反”調查,此次無縫鋼管案值大約4億美元,業內普遍認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同意裁決的可能性很大。
“我的鋼鐵”分析師宓云頡表示:“現在我們出口的鋼管產品價格比國內銷售的還貴,不可能低于成本價銷售,而且最近國外需求不好,很多鋼管產品的出口并沒有以前那么好。國外鋼廠之所以頻頻揮動反傾銷反補貼大棒,可能主要是受到了工會的壓力。”
來自世貿等一些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呈愈演愈烈趨勢。業內人士指出,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中國一方面要對各種不合理貿易限制加強溝通磋商或進行反制,支持鼓勵相關企業積極應訴、上訴,據理力爭;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改變貿易結構與產業升級方為最終出路,因為中國目前出口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并屬于可被他國替代的過剩產品。 據《南方日報》
商務部堅決反對美對中國鋼管雙反調查
日前,美國商務部宣布決定對部分中國無縫管產品(包括碳鋼和合金鋼標準管、管線管和壓力管)啟動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這是今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的第七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負責人對此表示,造成當前美鋼鐵產業困難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危機導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嚴重下降,美國貿易救濟調查機關頻繁對中國輸美鋼鐵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將這些困難歸咎于進口產品,盲目指控自中國進口產品存在傾銷或者補貼,缺乏事實依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美國商務部應遵從美國際貿易法院在“河北興茂輪胎有限公司訴美商務部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案”中的有關判決,糾正在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情況下對中國產品進行反補貼調查的錯誤做法。 據商務部網站
|相關新聞|
印度終止對中國輪胎特保調查
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負責人日前就印度決定終止對中國乘用車輪胎特保調查表示贊賞。該負責人表示,這一決定不僅有利于中印雙邊貿易關系的穩步發展,也有利于印度眾多下游企業的利益。中方希望與印度政府就雙邊貿易中的問題加強溝通與協商,并鼓勵雙方業界加強對話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印度于今年5月18日對中國產乘用車輪胎發起特保調查。我國商務部隨即進行了多層次磋商交涉和法律抗辯,相關企業也進行了積極的法律抗辯和游說。9月30日印度財政部保障措施局發布公告,決定終止對中國乘用車輪胎特保調查。此前,印度還于9月23日發布對中國汽車前橋梁、轉向節和曲軸特保調查的終裁公告,認為自中國進口的這些產品的數量增長是暫時的,且無有效證據顯示進口產品與市場擾亂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因此裁定對自中國進口的產品不征收特保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