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有媒體報道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公司與日本主要的鋼鐵企業預計達成年度鐵礦石協議,雙方同意將鐵礦石價格提高至每噸110美元左右,比2009年度鐵礦石價格上浮幾近100%。除此之外,日本鋼鐵制造商還在與力拓、必和必拓進行價格談判,也有可能以類似的價格達成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也在與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進行談判,但談判各方還沒有宣布最終結果。根據傳統的談判習慣,國際鐵礦石市場每個財政年度在東方以日本鐵礦石用戶為代表來確定亞洲無縫鋼管市場的鐵礦石產品價格。因此,日本一旦達成鐵礦石協議,就意味著我國鐵礦石進口價格也將被迫上漲。
但同樣是價格上漲,日本與中國的反應卻截然相反,前者愿意接受高價格,后者卻想盡辦法爭取低價格。“究其根本原因,日本早在很多年以前,就對鐵礦石上游資源進行投資,所以現在他們接受價格大幅上漲,表面上看企業吃虧,而本質上卻是受益的。”
價格上漲的背后是利益
韓曉平介紹,其實早在2005年,這一幕就已經上演,日本新日鐵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單方面達成協議,將鐵礦石價格漲幅確定為71.5%,之后我國鋼企被迫接受高價;2008年,雙方又達成漲價65%的協議,我國企業再次被迫在承受巨大壓力下,接受高價格鐵礦石。
從表面上看,日本鋼企無疑也在承受巨大壓力,而實質上日本在鐵礦石上游是有投資的。新日鐵的關聯方三井物產在鐵礦石的上游資源布局,三井物產擁有巴西淡水河谷股份,也就是說巴西方面鐵礦石價格上漲,三井物產就跟著賺錢。據相關資料顯示,日本三井物產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參與投資開發鐵礦石資源,觸角不僅僅在巴西,還與澳大利亞等出產鐵礦石國家共同合作,目前,僅日本三井物產擁有權益比例的鐵礦石控股產量已躍居世界第四位,年開采權益已超過4000萬噸。韓曉平認為,鐵礦石價格上漲之后,日本完全可以通過上游投資的收益,消化掉鋼企承受價格上漲的壓力,其實日本愿意接受鐵礦石價格上漲,實質上就是在為牟利而鋪路。
全球最大消費國卻無話語權
作為目前全球鐵礦石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中國為什么在這個問題上卻要被牽著鼻子走,被迫接受高價位的鐵礦石呢?
“中國目前雖然是全球鐵礦石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也是產鋼量最大的國家,但是部分商品的附加值不高,所以高品質商品仍需進口,比如建筑用鋼等;而日本雖然沒有我國鐵礦石用量及產鋼量大,但日本產鋼的附加值相對較高,所以在價格方面有話語權。”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曹新分析,我國之所以與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進行談判,并始終沒有回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國根本沒有話語權。
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中心周城雄博士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除我國鋼鐵產品附加值不高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國鋼企不像日本一樣集中,這就導致在談判過程中,各個企業分量不足,也就是在要求壓低鐵礦石價格時,籌碼不夠。
價格過高鋼企壓力大
鐵礦石需求量如此之大,每年產鋼量達5億噸,如果價格翻倍上漲,帶給鋼企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韓曉平告訴記者,“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對我國鋼企的不利影響不言而喻,鋼企的壓力非常大,利潤空間被嚴重縮小。”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鋼鐵行業的銷售利潤率僅有2.43%,利潤如此微薄,根本原因就是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去年,我國從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的鐵礦石價格約在410元/噸,如果按照每噸鐵礦石含鐵65%計算,那么每噸鋼水的成本就達到了630元/噸。“試想鐵礦石價格如果按照100%上漲計算,鋼企成本大增,微薄利潤不但被積壓得絲毫不剩,還要虧損。”韓曉平表示。
另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五礦商會聯手整頓鐵礦石進口市場,明確2009年從事進口鐵礦石業務總量低于100萬噸的進口商將被取消鐵礦石進口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