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11日報道,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李新創11日在第五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暨鋼鐵產品產需研討會上說,中國鋼鐵工業存在產能及結構過剩嚴重、鐵礦資源和海運保障程度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七大問題。但是,中國作為全球鋼鐵生產消費中心及世界主要鋼鐵出口大國的地位不會變,在中國實現工業化之前鋼材消費依然是增長趨勢。
這位鋼鐵業權威專家說,鋼材需求達到飽和點起碼需要滿足3個條件:一是實現工業化;二是人均GDP達到3500至6000美元;三是產業結構發生根本變化,第三產業比重超過50%。中國的鋼鐵工業還要走很長的路,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李新創認為,中國鋼鐵業主要存在七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產能和結構過剩嚴重,特別是存在大量落后產能。截至去年底,中國粗鋼產能達到6.6億噸,超出實際需求約1億噸;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先進生產技術、高端產品研發和應用還主要依靠引進和模仿,一些高檔關鍵品種鋼材仍需大量進口,消費結構處于中低檔水平;三是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鋼鐵企業分布在內陸地區的大中型城市;四是產業集中度低,粗鋼生產企業平均年產鋼規模不足100萬噸,排名前5位的企業鋼產量僅占全國總量的28%左右;五是鐵礦資源和海運保障程度低,應對市場變化能力弱,國內鐵礦資源稟賦低,自給率不足50%;六是鋼材市場體系不成熟,鋼鐵產品經銷商超過15萬家,投機經營傾向較重;七是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延伸深加工程度低。
在對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展望中,李新創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中國鋼鐵業的發展,第二產業消費占國內鋼材消費的主導地位,制造業和建筑業分別占鋼材消費總量的38%和54%。根據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實現工業化要消耗大量的鋼鐵,中國在實現工業化之前鋼材消費將依然是增長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