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繼成為首個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的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后,有望在全國“兩會”前再度率先公布規劃細則。
2月19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09年理事會上,《規范進口鐵礦石貿易行為公約》和《規范國內鋼材銷售秩序公約》獲原則通過。據會長任期剛滿的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透露,規劃細則不久即將出臺。上述兩項公約就已經體現了細則的部分內容。
據了解,除本報最先披露的“提高淘汰標準”(對于高爐準入的技術標準還是1000立方米以上,但是300立方米以下的淘汰標準將上升到400立方米以下,轉爐和電爐的標準則由20噸提高到30噸)、“建立退出機制”、“以龍頭企業推進聯合重組”之外,淘汰產能問責機制、有條件地區提高標準、促進城市鋼廠合理布局、加快沿海鋼鐵基地建設、加強產業風險信息交流等,都有望在“細則”中得到體現。
就在理事會召開前一天的2月18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在其辦公室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就規劃進行了解讀,并回答了許多當下人們關心的鋼鐵業焦點問題。
言談間,可以感覺到,他對鋼鐵行業面對諸多待解的難題,都感到有決心但有難度,有信心但也有擔憂。
“淘汰落后產能最關鍵”
《21世紀》: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調整”集中針對的是什么問題?
單尚華:主要針對四點問題。
第一,我國鋼鐵產能膨脹得太厲害。第二,很多企業以老廠滾動發展,帶來布局的不合理,包括全國產能布局的不合理和企業內部流程的不合理,帶來成本的增長。第三,鋼鐵行業的總體布局沒有真正過渡到按市場布局,還是以資源性布局為主。哪兒有礦、有煤,哪兒就建廠,而且布局調整難度很大。
第四,也是最關鍵的,還是淘汰落后產能。新的產能出來了,落后產能卻不能淘汰和退市,就會帶來不合理競爭。中國的需求市場是分檔次的,如果單純依靠市場機制來淘汰落后產能,很難,恐怕還要借助于環保、行政的手段。這方面說了很多年,也有一定成效,但難度確實非常大,其中還包括地方利益博弈。但是看鋼鐵工業能不能走向規范,或者說做強,淘汰落后產能最關鍵。
《21世紀》:為什么這些年來,大家都認識到了問題,企業都做出了努力,但產能卻不降反升呢?
單尚華:去年上半年之前,可以說鋼鐵是利潤非常豐厚的行業,高利潤的行業要讓企業自動出局,難度非常大。而當面臨虧損或薄利時要容易些,比如去年11月、12月間很多鋼廠自己就停產了,這種情況下就好辦一些。
中國的企業行業觀念要隨著市場變化發生改變,要認識到鋼鐵業是個基礎原材料行業,而基礎原材料行業不可能是一個高利潤行業,否則就證明工業化發展的水平還不是太高。
《21世紀》:你提到資源型布局向市場型布局調整的難度很大,那如何能推進呢?
單尚華:現在就是要在沿海建大型企業,用市場機制、政府機制,以及環保政策的機制逐步把內地的落后產能淘汰掉,但這需要時間。因為一個鋼企,產能淘汰容易,但其他后果,包括勞動力轉移、就業安排等都有很多難題。
《21世紀》:但規劃中提到要建立退出機制,這讓人感到有一絲亮點。
單尚華:制定法律容易、執行難。問題的癥結大家都認識到了,但是怎樣淘汰?現在很難說具體的時間表,短期內徹底淘汰很難。我們協會一直在做工作,但是這不能只倚靠協會,還需要環保和節能減排的政策傾斜,乃至行政命令,是多方努力的結果。
“現在是聯合重組的好時期”
《21世紀》:本次規劃中,企業聯合重組被視為“振興”鋼鐵行業的重要路徑,現在的市場情況下,企業有重組的動力么?
單尚華:現在是聯合重組比較好的時期。從宏觀形勢來分析,利潤豐厚時期你去重組別人,困難比較大,現在是困難時期,在虧損、接近虧損或破產時,拉它一把可能容易一點。另外大家也認識到,企業不做大做強,想增加競爭力很困難。
《21世紀》:規劃中聯合重組的思路與過去相比,有什么新意?
單尚華:現在談聯合重組,說句老實話,目的和出發點不一樣。前幾年不管聯合重組還是兼并,著眼點都放在擴大規模上。現在大家已經意識到,光擴大規模不行,因為產能擴張太大了,要實現真正的聯合。
我個人認為,河北鋼鐵集團的操作算是比較好的。雖然它成立時間最短,離統一規劃、安排產品上還有一定距離,但是統一銷售、采購、財務、管理,這個集團架構還是基本建立起來了。
《21世紀》:幾個在建的沿海鋼鐵基地,武鋼防城港、寶鋼湛江港項目都已完成前期工作,首鋼曹妃甸一期項目已經建完,二期就等時機投產,什么時候會正式啟動?
單尚華:根據產業規劃會適時啟動,但什么時候要國家來掌握。
我個人的看法,從長遠戰略轉移來講,沿海鋼鐵精品基地項目還是要推進。
新廠在一開始不達產的時候可能成本高一些,但達產后競爭力肯定高。低能耗,新流程,新觀念,財務費用包括成本運作相對較低,質量肯定是好,因為裝備是世界先進的。鋼鐵真正要做強,那還是要靠這些新廠。我覺得新廠還是應當加速建設,不一定要等價格完全回暖。
出口下滑預示仍未回暖
《21世紀》:你上面提到,鋼鐵業不是高利潤行業,也就是說這種高利潤是不正常的?
單尚華:去年上半年的狀況是不正常的,非理性的。第一是礦石的非理性漲價、不考慮長遠。礦石拼命漲價,鋼廠也只能漲價消化成本,等到下游用戶虧損、微利了,或者被逼無奈找替代用品了,限制生產力發展了,才發現反過頭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其實礦石也好,鋼材也好,下游用戶也好,這是一個產業鏈,該有相互之間成本和利潤的平衡。鋼廠應想辦法擴大鋼材的用量,這樣才能有發展前景。
《21世紀》:但是國外礦石供應商可并不一定希望中國鋼鐵業回歸理性,否則如何維持礦石的高要價?
單尚華:礦商一個非理性的表現,就是總寄托中國鋼鐵業回暖,希望需求還很旺盛。事實上,從鋼鐵工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算是比較好的。日、韓、歐洲可能受沖擊更厲害,因為他們的高端制造業如汽車,受的損失最大。
中國依托4萬億的投資計劃,可能在內需上影響不是太大,但看房地產、家電、汽車等主要用鋼行業的疲軟,鋼鐵需求不可能比2008年增加,能維持2008年的水平就不錯了。
但是,今年中國鋼材出口會大幅下降。中國鋼材的直接、間接出口占整個鋼材產量的1/4。1月份出口了191萬噸,比去年降了54%,而且那還是9、10月份的合同。現在歐盟幾大鋼廠都縮產30%-40%,還能出去嗎?
《21世紀》:所以還是要冷靜看待前段時間的回暖狀況?
單尚華:要有一個冷靜思考。看中國鋼材的消費市場情況,不用看別的,看出口,出口是風向標。1月份就下降54%,還能叫回暖嗎?1月份鋼鐵出口平均每噸價格1250美元,表明主要是高端產品,所以最受到影響的還是大鋼廠。
《21世紀》:鋼鐵調整振興規劃里不是提要保住國際市場的份額嗎?
單尚華:這是努力的方向。但是過去我們面臨反傾銷、反補貼的情況,是因為國外產品價格高,有需求缺口。現在沒有需求,他們自己的鋼廠都壓產30%—40%,還怎么出口?如果我們降價出口,就又開始面臨反傾銷的指控。 |